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室导航 > 办公室

教育简讯(2004年第1期)

编稿时间:2014-01-20   来源:未知来源   作者:未知  浏览量:

     

 

 

1

 

 

主办:岳阳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4116

编者按:基础教育是区域教育的重中之重。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学习先进地区发展经验,对于促进我市基础教育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3121519日,我市教育考察组赴江苏南通、泰州,对两地的基础教育进行了考察学习。考察组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考察情况形成了专题报告。现予以印发,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入思考,不断创新管理,使我市教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江苏南通、泰州基础教育考察报告

 

岳阳市教育考察组

 

2013121519日,市教育局副局长程岳华带领部分高中教研员和2所课改实验校校长一行10人,对江苏南通、泰州的基础教育进行了为期4天的考察学习。考察团到南通市教育局和泰州市教育局学习交流,并深入南通中学、洋思中学,通过座谈交流,听报告、听课等形式,了解学习了两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成功经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不少启示。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洋思中学经验

洋思中学原是泰兴市天星镇三处镇办初中之一。多年来,该校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优化课堂教学,强化教学管理,创造了全市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自1990年以来,连续10年学生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合格率达100%,优秀率成全市首位,成为江苏省薄弱初中成功改变落后面貌的典型之一。洋思的新校园是不久前刚搬迁到泰兴市的。整体感觉整洁、美观,综合楼、教学楼、宿舍、食堂、错落有致,教学楼上赫然写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餐厅门上方“让每一位家长满意”几个字也十分醒目,其中的自信与自豪令人感叹。洋思校园的名言、警语很多,分布在教学楼前、餐厅、操场、宿舍、 教室、 阅览室的各个角落,警示、熏陶着洋思的师生们和来参观的每一个人。学校的每个角落,都能发挥宣传教育师生的作用,就包括消防栓上都贴有使用说明,构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到洋思中学考察时恰逢“全国十大学习洋思典型学校特色课精彩展示活动”在洋思中学举办,河南商丘兴华学校、江苏钟吾中学、贵州毕节四中、河北滦平三中、广东韶关十四中、山东枣庄舜耕学校、甘肃静宁三中、陕西蒲城桥山中学、重庆沙坪坝中学等学校的上千位教师聚集在洋思中学,这10所学校的各学科教师代表展示了特色课堂教学,这对我们此行,可谓是机会十分难得。

17日至1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学习洋思10大典型学校分别结合本校实际,从课堂模式、创新教育、打造生态、学校文化构建、高效课堂的建设等角度介绍学习洋思取得的特色和成效,诠释了“洋思经验”的本质规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和反思。大会提供的全国学洋思典型学校特色课堂精彩展示(与洋思中学同课异构20节)课,更是让人深我们了解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各学科的运用策略,充分意识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深刻内涵:先学后教,学教互动,为学定教,以教促学”。

溯源洋思中学的历史,我们看到临江垒土而建的独特区域,哺育了泰兴人民淳朴敦厚的民风、吃苦耐劳的品质、开阔远大的胸襟和敢做敢为的精神,同时泰兴固有的教育文化也给了洋思中学丰富的营养。深厚的校园文化也给了洋思中学不竭的力量。无论是老校长蔡林森,还是现任校长秦培元、都始终以身作则,视校为家,视生为己出。特别是吃苦是福”的规训,更使师生获益良多,也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南通教育现象

南通市是江苏省的一个省辖市,位于江苏东南部,南临长江,东濒黄海,面向上海,背依广袤的苏北平原,素有“江海门户”之称,下辖10个县市区,辖区面积8001平方公里,总人口787万人,在江苏并不算经济发达地区。“紫琅书院”开近代教育的先河,孕育了南通教育的百年辉煌,仅南通中学就培养出了19位两院院士。随着改革开放以来苏南经济的迅速崛起,南通市的教育事业也获得了飞速发展,教育教学质量连年在江苏省独占鳌头,基础教育以其优质、高效、低耗,树立了自己在教育界的品牌形象。“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南通教育现象”在江苏、在长江三角洲乃至在全国教育界已名闻遐迩。“南通教育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考成绩遥遥领先,南通市高考连续十年为江苏省第一。二是学科竞赛独树一帜。在国际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南通学生先后夺得122银;在国际中学生体育比赛中,南通学生获得42块金牌,4块银牌,4次打破世界纪录。三是校园文化氛围浓郁。坚持在课堂教学中求落实,建立了以学科教学为主体,与环境课程和活动课程相互配合、共同推进的育人模式。从1993年开始,南通市即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素质教育,每年确立一个主题稳步推进,基本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南通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实为要”的教学态度,“以研为先”的教学策略,“以导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活为长”的教学风格,构成了南通教育教学管理的鲜明特色。

1.高、新、特的办学目标。高,即高水平、高质量、高品位;新,即新思路、新机制、新模式;特,即特长、特点、特色。学生要有特长,教师要有特点,办学要有特色。“以人为本,以导为先,以实为要,以活见长”的教学风格集中表现了南通高、新、特的办学目标。南通中学秉承“诚于做人,恒于学问”的校训,创造了南通中学教育经验,其特点有三:一是这所百年老校、中华名校的校长和老师们身先士卒,身体力行;二是道德建设从细微处入手,从点滴做起;三是秉承了张謇先生“诚恒”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在“恒”字上下功夫。贵在积累,久久为功,持之以恒。

2.“精品高中、多元发展”的教育理念。“南通教育”品牌的真正魅力不仅仅表现在高考成绩的炫目,其魅力源头还在于正确的理念、科学的机制和过硬的队伍。刘忠保副校长介绍说,学校特色是办学者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办学理念的生动反映。学校特色主要就是学校教育活动特色的体现,既可以表现在教学方式上,也可以表现在某些学科教学上,更可以表现在课程开发上。然而,不管是何种内容或形式的教育特色,其背后必然蕴涵着一定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即是教育特色的核心,是教育特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学校要实现特色发展,首先要有自己的办学理想和教育思想。只有当这个学校有自己的办学理想和教育思想,它才会思考怎样把学校办出特色,怎样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校长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不仅对学校的教育工作起着导向作用,而且对学校整体工作起统领作用。办学思想成熟的校长,能切实认识办学规律,探索办学艺术,教育有主见,管理有新招,并善于围绕自己的办学理念,发掘和利用学校的优势,执著地开展办学实践。南通成功办学的理念和特色可浓缩在“整体优化”四个字上。整体优化的本质是充分而全面地发展。从学校的组成要素看,学生素养需要整体优化,倡导学生多元智能发展、发展更有特长;教师素养和专长化水平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整体优化,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学校管理和课程体系等方面也需要整体优化。

3.“难忘教育”的德育主题。做到“难忘教育,教育难忘”,每个年级都确定了德育主题:高一、高二、高三分别是心理健康、社会责任、感恩教育。向国旗宣誓仪式、成人仪式、毕业仪式;文化节、科技节、体育节;每月一星评比;德育自我体验活动、设计班旗、文明与我同行、少年文明岗、青年志愿者、青少年法律学校等系列活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德育从头做起,德育从早做起。德育遵从“持续刺激最难忘,强烈刺激最难忘”的心理规律,精心设计“难忘教育”系列活动,有四大板块:持之以恒的规范教育,震撼心灵的活动教育,感悟人生的自主教育,润物无声的环境教育。学校长期坚持于“文明礼仪三十四条”的完善和执行,注重德育工作的细、实。刘副校长很有底气地说:“我可以在几分钟内调到任何一天全校有几位学生迟到、几个家长泊车停错位、中午几个学生没有到食堂就餐、夜晚几位学生没有按时就寝等全部资料。”班主任必须将每天各个环节的检查情况及时记录在《班主任手册》中。学校越大,越要注重基础管理、精细管理。学校精心设计校级精品活动30多项,利用精品活动打动人心。。

4.“青蓝工程”抓出成效。在南通考察期间,交流中无一例外地都提到了“青蓝工程”。这是一项旨在培养青年教师的人才工程,是“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的长远规划,从中我们看到了南通教育的远见卓识。南通名校长和名教师多。现有特级教师103人,其中6人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名校长、名教师。以创造情景教学闻名的李吉林被评为江苏省唯一的全国20位当代教育家之一。南通有一条硬性规定,“一把手”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40节,分管校长不但要听课,还必须亲自执鞭上课,全市80%以上的中学校长都要兼课。南通人的精明和独到之处,就在于他们没有让这个智力资源闲置,而是卓有成效地使这些特级教师(包括名教师、名校长)在整个教师队伍建设中产生应有的“特级效应”、“名师效应”,变“树木”为“森林”。各学校都成立了“青蓝工程”活动组委会,通过活动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手、成材。青蓝结对,不拘一格。他们打破原来“一对一”、“一帮一”的格局,逐渐变为“一师多徒”、“多师一徒”,有的教师既“上拜师傅”又“下带徒弟”,形成多层次的师徒结对。正是多年以来持之不懈的努力,才打造出这样一支素质良好的教师队伍。

5.“百花齐放”的教研氛围。一个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学科研,教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所在。在南通所考察的学校里,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南通人意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科研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先导性地位日益突出,并越来越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要素。同时,教育科研是南通教育坚持自身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必然抉择。他们大张旗鼓地提出了“教育科研一把手工程”,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学校的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为推动教育科研的广泛开展,提升教育科研的层次,提出了“个十百”工程,即培训一万教科研骨干,带动十万教职工,教好百万中小学生的战略任务,力争通过开展教育科研的普及性培训,传播教育科研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提高全市教师的科研基本素质,吸引全市80%的教师参与到教育科研活动中来。为加强对高考的研究,南通还设立了9个学科教研基地,被称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高新技术开发区”。9个学科基地是一个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教育科研平台,集中了当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并能有效地辐射到各个学校,让每所学校的学生都能受益。

三、几点启示

对照外地先进的教育理念、严谨的管理措施、一流的教育质量,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对促进我市基础教育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坚持“恒久”,做好“细节”。南通中学“难忘教育”系列活动等,都坚持了十几年、几十年的恒久努力和不懈创新。与这些学校相比,我们的一些工作为什么还存在差距,根源之一就在于没有坚持不懈地去做,缺少滴水穿石的毅力。南通中学的德育工作之所以声震四方,特点之一就在于“从细节处入手”。从头做起,即从学生的头发等仪表开始引导和教育;从早做起,班主任早读前,一律站在教室外迎候学生。班主任对每一位学生、每一天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全天候、全过程的给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和成长记录袋,都凝聚在每一位班主任和每一位老师的细节功夫和智慧。特别让人称道的《班主任手册》中详尽的记录,其实同时也记录着各位班主任的工作细节。

2、质量立校,品牌兴教,质量和品牌是硬道理。南通教育被人们作为一种“现象”来解读,是因为南通普通高中教育,以其独有的卓越品质,树立了自己在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品牌形象。在整个南通,“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线”的观念深入人心,他们提出了“理直气壮抓应试教育”的响亮口号,在教师中倡导“千条线,万条线,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牢牢抓住生命线,咬定质量不放松。南通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质量一流。始终坚定不移抓质量,正确处理好课改背景下实施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既不用高考成绩代替素质教育,也不把实施素质教育与争创高考佳绩对立起来。他们持续走强的秘密就是走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研究的就是学生怎样才能取得好成绩,学校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升学率。在南通,家长们都乐意把孩子往南通中学送。他们这样做,不只是孩子学得好——“进了通中的门,就是大学的人”,更重要的是孩子在那里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有文化学习和琴棋书画球等兴趣爱好发展之乐,无拖课、补课之苦和“题海战术”、机械训练之累。南通中学的老师们是怎样让学生轻轻松松成为大学的人呢?他们的“生根之策”便是“导学”——按认识规律,为学生设计一条求知之路,一条将教学内容、方法及师生活动组合起来的最好进程,不仅让学生会学,还让学生乐学。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益。南通的这种做法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

3、积淀校园文化,发展学校特色,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打造学校的独特文化内涵,形成学校的办学风格与理念。我们以往在学校的办学质量上强调了管理、师资和生源等显性要素,但却忽视一个极其重要的隐性因素——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可以分为四个层面:一是表层的物态文化。物态文化首先是师生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课、论文发表等,其次比如校园环境、学校建筑等等;二是浅层的行为文化,包括听课评课、学术交流等等;三是中层的制度文化,包括学校常规制度等等;四是深层的精神文化,这是学校的核心文化,主要包括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团队风貌等等。一所学校最根本的是要有一种精神文化存在于师生员工的脑海和心灵之中,正是这种精神文化才产生强有力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的学校所缺少的正是这种学校文化的生成和培育。我们应当学习南通人,立足学校实际,充分挖掘学校内涵发展的要素,如办学理念、治学风格、优质师资、优良传统等。努力积淀自己的校园文化,发展自己的校园特色,提炼出自己的学校精神内核,聚结成学校最宝贵的财富,激发出广大师生奋发向上的情绪与敬业勤奋的精神,推动学校工作不断前进。

4.将教育科研作为“一把手工程”,进一步强化推进措施。强化教学科研,夯实课题研究,让教研直接为教学一线服务。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下的教育科研(包括教学研究),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因素,是大面积、加速度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不仅是一种现实的生产力,而且是一种凝聚力、组织力和战斗力。我们也要将教育科研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校长要亲自抓科研,从各自优势出发,以课题为纽带,组建起自己的科研集团军,形成一支教育科研骨干队伍。大力推广科研成果,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更多的教学骨干和教科研能手成长起来,迈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的行列。同时,紧密结合高中教学区域化管理,探索加强高中教研的新方法、新形式、新途径,形成合力,为提高高中教学质量服务。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尽快形成良性的梯状发展格局。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兴教之本。在扎实推进“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工程的基础上,南通又把名教师、名校长等教育精英整合起来,建立了南通教育的专家库,用他们成功的经验打造出一批新的名师,带动了整个师资队伍的建设。“以教师为本,以人才为贵”产生了巨大的核聚变能量,这一点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教师队伍的素质与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和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我们一方面要精心打造一批名校长、名教师,另一方面也要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地推进自己的“青蓝工程”,逐步建立起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育干部、教师队伍,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本基础。教 育 简 讯(2014年第1期)(1).doc

 

 

                                                            

 主送:各县市区教育局,各普通高中(完全中学),市直各学校                                                                  

 岳阳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4116日印发                                                           

             

打印】【收藏】【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