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杨志国老师基本情况:
杨志国,男,1977年11月出生,湖南汨罗人,现任湖南省工业技师学院(中南工业学校)机械系副主任。硕士学历,高级讲师,数控专业省级带头人,数控车工高级技师、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2007年被教育部选派赴德国系统学习德国职业教育理论与体系。
杨志国老师近年获得的市级以上荣誉有:湖南省“五一先锋”、省级优秀教师、岳阳市2015年度享受特殊津贴专家、岳阳市数控专业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岳阳市2013年度十佳教师、岳阳市优秀双师型教师、岳阳市优秀团干。其主要事迹有如下五个方面:
1、默默耕耘,任劳任怨,师德师风高尚
杨志国老师早年丧父,作为家庭长子的他报考大学的第一志愿就是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他打小就立志师艺,耕耘教坛,家庭的经历练就了他坚毅、质朴、耐心、厚道的性格,师范学院“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德内涵教育历练了他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坚持服务育人的工作态度。
杨志国老师历任电子11,数控41、数控71、高数01、高数21五个班的班主任,在教育岗位15年以来,每天工作时间基本上是从早晨6:30学生做早操起,一直到晚上10点学生熄灯就寝后才回家休息。他总是热心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群体,学生都把他当作朋友,学习上的困惑、思想上的烦恼都主动找他倾诉,而他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心,了解、亲近学生。关爱学生,把学生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是他在教育工作中形成的特色与亮点,为此他也赢得了全校老师、学生、家长的敬佩和赞誉。
2、刻苦钻研,教学相长,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
杨志国老师作为主教练自2006年岳阳市“创新杯”技能大赛开始,已经连续8年指导学生获得岳阳市数控技能竞赛数控车组一等奖,其中2010年,指导学生殷豪获湖南省第四届数控大赛第一名,全国第十名;指导学生胡少华获第三届全国技工杯车工组一等奖;2011年,指导学生胡少华获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第一名;2015年,指导学生袁野次郎获湖南省职业院校数控车竞赛第一名,全国三等奖;指导王梦思等人获二等奖5项,三等奖20余项。目前,杨志国老师仍奋战在指导技能竞赛的一线,力争为我市我校再创佳绩!
2003年杨志国老师讲授《机械基础》课程中的《铰链四杆机构》获得岳阳市市直职业学校教学竞赛一等奖、岳阳市二等奖。2004年参加湖南省劳动厅组织的课件说课大赛,获得湖南省第八名。2013年,所讲述的数控加工课程《典型轴类零件的加工》参加岳阳市“金鳄杯”教学竞赛,获得市二等奖。
杨志国老师2007年赴德国学习, 2013年参加人社部一体化师资培训。两次学习后,他依托职教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在我校大力推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实施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改革,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做”的合一。教学改革以后,实验班高级工合格率达96%,中级工合格率达100%,2012年11月岳阳市组织的技能抽测合格率100%,优秀率60%,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到86%。
3、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杨志国老师积极主持课题研究:近五年来主持省级重点课题一个(《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研究》),参与国家级课题《基于工作任务的中等职业教育模块式课程研究》)及省级重点课题(《基于过程性评价的中职学生评价体系研究—以中南工业学校为例》)各一个,主持市级课题一个,校级课题三个,研究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步教学法以及与之配套的3G实景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仿真教学、产教结合等,目前已将其研究的成果有效的应用于数控专业的一体化教学当中。
杨志国老师目前撰写论文有20余篇,其中公开发表论文有《分层教学法在机制工艺教学中的运用》、《数控高速车削梯形螺纹的方法》等五篇,获得全国第八届职教论文三等奖有《“课题引领、任务驱动”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案例》、《数控高速车削梯形螺纹的方法》,湖南省论文评比一等奖的有《中南工业学校数控专业共享型资源库建设及特色》、《德国职业教育及给我校职教工作的几点启示》,岳阳市论文评比一等奖一篇,二、三等奖八篇。 2008年,杨志国老师主编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数控车削教程》,2010年主审了湖南省中职示范性教材《机械基础》。2013年主编了中职优秀教材《数控加工技术》。
作为省级学科带头人,杨志国老师全面主持我校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创建工作以及技师学院数控、模具专业创建验收工作。他带领数控、模具教研室的全体成员参与专业定位调研、课程体系开发、校本教材编制、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教产合作等一系列带有改革创新和示范性的工作。目前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使用数控车床的零件加工》等6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校本教材,开创了“车间﹢工作任务”的人才培养模式,将6门核心主干课程整合成一体化课程,通过实施以项目(或工作任务)为载体,以理实一体化教室为基地,以任务书(或引导文)为前提,以学生作品(或零件)为目标的一体化课程,多方位(包括自评、互评、师评、技能鉴定、企业考核)的评价中职学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了教学改革方面的再次腾飞。
4、严格要求年轻教师、以身示范、着力打造精锐教师团队
杨志国老师工作以来,历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机械系主任,期间一贯严格要求青年教师,帮助他们成为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他对于每位初登讲台的教师,坚持做到了“四个一”即:“一堂汇报课,一堂示范课,一套高级工工件,一套技师工件”,通过此番严格要求,逐步实现青年教师的“双师化”。到目前为止,从数控教研室培养出来的青年教师中,熊福意老师已经成为中南工业学校办公室主任、徐麟老师指导胡少华同学获得全国第三届技工杯车工组第三名,牛晓丽老师撰写的一体化教案《螺纹的编程与加工》获得湖南省教育厅三等奖,人社部三等奖,李春晓老师为学校优秀班主任,李佩冠老师为学校A类课获得者。此外李强文、范杜铨、周一夫等也成长成为汨罗一职优秀的青年教师,范杜铨2009年指导学生参加湖南省技能竞赛获得数控铣床组第一名,全国三等奖。
基于上述,机械系及数控教研室青年教师英才辈出,双师型教师达到100%。自2009年以来,机械系上报论文全国劳动系统评选二等奖3人、三等奖4人,上报论文湖南省教育系统评比一等奖17人、二、三等30余人。2013年2月数控教研室经过创建获得岳阳市“工人先锋号”称号;数控党小组2011至2013年也连续三年被评为学校优秀党小组。
5、教产结合,注重实践,是一位优秀的双师型教师
中南工业学校目前拥有数控车、铣加工车间等数控加工车间8个,总面积一千多平方米,配有四轴加工中心等数控设备24台,能同时容纳四个班近200人的实习实训。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杨志国老师一直主持上述机具设备购买招投标全过程(历经5次设备购买、计划、论证过程),他带领教研室老师完成了从设备的收货到设备的装卸、安装、定位、调试、维修等一系列后续工作。此外,他对于车间的文化建设与现场管理设计了许多措施,建立车间管理“9S”制度,大大规范了学生的实习实训行为。
2011年开始,杨志国老师带领本专业教师积极拓展校企合作空间,主要是引进企业生产任务作为我校实习教学的任务来源(或是加以修改作为案列),具体项目有中航长江动力机械厂FC1(枭龙战机)项目研制随动护板、岳阳嘉和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研制汽缸盖、阀座、底板、轴承座和油泵盖板等民用太阳能构件,该系列产品在我校学生的实习(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定位误差、制造误差等,杨志国老师从夹具制造、机床误差分析开始,到工件的测量、产品的批量生产,他都始终坚持在生产一线,会同企业专家和专业团队攻克了一次又一次的技术难关,为双师型教师的发展与提高作出了表率!
杨志国老师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来,始终以火一样的热情,百倍的努力,百倍的干劲勤勤恳恳地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在“教书育人”这个平凡而神圣的工作岗位上默默的挥洒汗水,哺育学生。以自己的行动出色地履行了一个教师的职责,以自己的工作实绩,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肯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句杨志国老师笃爱的古训永远激励他去开拓进取,去更深刻地体会教书之美,育人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