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微课堂】若能爱群,国安有不强哉?
来源:岳阳市教育体育局   2021-04-08 16:07
浏览量:1 | | | |

党史故事分享人:岳阳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党支部  胡稀贤

故事梗概

1916年,任弼时12岁时就在他的作文《爱群说》中写道,“人必有爱国之心,爱国必先合群,合群必先爱群”“若能爱群,国安有不强哉?”这是少年任弼时在《爱群说》中关于群众思想的最初表述。

1943年6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2周年,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和中央秘书长的任弼时撰写了《共产党员应当善于向群众学习》一文,深刻阐述了为什么要向群众学习以及如何向群众学习,并明确指出向群众学习的目的在于改造党员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从而更加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任弼时坚持向群众学习,善于向群众学习,注重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去解决实际问题。

有一次,秘书师哲反映一个问题,任弼时细心地听着,在某一点上师哲讲得有些偏差,他立刻予以纠正。这时,师哲才知道他所反映的问题任弼时是完全了解的。于是,他好奇地问:“既然对我反映的问题完全了解,为何还要听我的汇报呢?”

“你兴致勃勃地反映情况,我怎能给你浇冷水呢?”任弼时笑着回答。

“你能耐心听,这使我很感动,但却耽误了你的时间啊!”

任弼时解释说:“听取下级汇报,反映情况,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责之一。”

听了这句话,师哲深受启发。后来他很有感触地说:“正因为弼时善于同干部、群众商量问题、征询意见,采纳别人的建议,所以他的指示和意见较易得到贯彻执行。”

任弼时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组织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被誉为“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他始终坚持向群众学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为形成、发展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史感悟

历史活动是人民群众的活动,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人类历史的真正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它揭示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和现代国家中的主体地位。

中国共产党产生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是根植于人民群众的政党。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维护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群众当作党的力量之源,从党诞生之日起,这一庄严宣誓就已镌刻在鲜艳的党旗上。

毛泽东曾形象地把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比喻为种子和土地:“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看到具体而实在的物质利益,使生活变得好起来。为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将党的全部工作置于群众期盼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善于向群众学习,就是要摆正位置,树立平等、尊重的心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诚恳地与群众进行交流,从内心深处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人民群众的鲜活思想中汲取营养,从人民群众生动的实践创造中提炼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这是党员干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学以致用”,也是党员干部在新的“赶考”中考出更好成绩的“秘诀”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深入解读领悟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向前进的根本保证,这应该成为每一名党员干部的政治情怀和政治自觉。

(胡稀贤,中共党员,岳阳市第一中学政治学科教研组长,岳阳市政治学科核心小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