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分享人:中共岳阳市第十五中学综合支部 向学迪
故事梗概
1949年5月间,贺子珍由东北去上海时路过天津。毛主席派阎长林陪娇娇(李敏)去看望妈妈。毛主席对阎长林说,我也很想见见贺子珍,可是东北局决定不让贺子珍来北平与我见面,我只好服从组织决定,托你带着娇娇去天津看看她。
娇娇去了天津,贺怡来了北平。贺怡到香山双清别墅,毛主席亲自接见贺怡。贺怡是贺子珍的妹妹,是毛主席的小姨子;贺怡又是毛泽覃的夫人,所以贺怡也是毛主席的弟妹。
贺怡见了毛主席,就向他提出她要找毛毛。毛毛是贺子珍在江西苏区时生的一个男孩子,说长得很漂亮可爱。1934年10月,当时情况紧急,毛主席和贺子珍要同红军主力从苏区撤退,进行长征,作战略大转移,没法带孩子。毛主席和贺子珍决定把孩子交给留在苏区继续坚持战斗的毛泽覃、贺怡夫妇安排。红军走后,毛泽覃、贺怡夫妇把毛毛寄托在一位老乡家里。但是,后来又出了意外的情况,这一家老百姓被敌人发现了,孩子很不安全。
毛泽覃又把孩子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另一位老乡家中收养。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毛泽覃把孩子转移后,在与敌人战斗中牺牲了,把毛毛托付到什么地方,哪一家老百姓收养,贺怡一概不知道。所以这时她提出要去找毛毛。毛主席说:“毛毛生下来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发动了五次‘围剿’,那时的环境非常恶劣,我们没有能力保证孩子的安全成长,才把孩子交给老百姓收养。老百姓在国民党反动派那么残酷、惨无人道的统治、压迫下,要把这孩子养活长大也真不容易。人家老百姓为了毛毛还不知吃了多少苦哩。现在解放了,我们进了城市了,生活条件好了,这时你们要把孩子从人家手里要回来,这样对得住人家养父、养母对孩子的养育之恩吗?人家和孩子有深厚的感情,你好好地想一想,你找到孩子,把孩子要回来了,孩子借我的光上了大学,把人家养父、养母丢了,人家心里又是什么滋味,你想过没有?我们把孩子一生下来就交给人家养活,人家就少生一个。孩子不是人家亲生的,可是人家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孩子拉扯到十几岁,人家对孩子比我们的恩情要大得多。我的意见是,你就不要去找毛毛了。”
贺怡坚决要去找毛毛,不同意毛主席的意见,并且坚持得很厉害,态度很强硬,跟毛主席争辩起来。毛主席很生气,就不理睬她了。后来贺怡还是没有听毛主席的意见,自己作出决定到江西去找毛毛。结果在寻找孩子的路上,汽车出了事故,贺怡不幸身亡,毛毛也未能找到。
党 史 感 悟
这段时间正在上高中政治新教材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的第一单元“坚持党的领导”,在讲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立场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时,我给学生分享了这个党史故事。学生听完这个故事后纷纷感慨革命的残酷与艰辛、毛主席的伟大,这个伟大抉择的故事也让学生深刻明白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立场。当教材上的理论碰撞上鲜活的党史故事时,理论也变得生动起来。
毛主席抛开父子团聚的一己之私,纯粹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养父母的立场,为他们着想,替他们考虑,从而作出反对找毛毛的决定。这是一种难得的换位思考,凸显牺牲精神、坦荡无私和“大我”境界。主席一生饱经沧桑,经历寻亲风波之后,他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生都无法再见到毛毛了,不禁喟然长叹。亲情是恒久而又长远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对命运的捉弄,伟人以其坦荡的胸怀淡然面对,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了一生的精华。
只是,在感慨和感谢之时,又不忍为毛主席感到悲伤,他先后经历了太多亲人的离去,妻子、兄弟、孩子,这些亲人一一别离,此生再无相见可能。而他,在午夜梦回之时,是否泪湿衣襟,陷于悲痛之中难以自拔?
伟人一生为了国家而努力着、奋斗着,他将悲伤深深地掩埋,留给所有人的,是那伟岸的光芒。作为党员,我们要向伟人学习,在密切联系群众的基础上,学会换位思考。党员干部要多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困难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做决策,真正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盼群众之所盼,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不是先入为主,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高高在上、脱离实际、以权谋私。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营养剂”“清醒剂”,今年党中央提出要在全党范围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们党员要善于从党史中认识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深知我们从哪里来、根扎在哪里、要走向哪里,切实找准历史坐标、把握历史方位、心怀“国之大者”,进一步增强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政治本色。
(向学迪,中共党员,岳阳市第十五中学高一政治备课组组长,岳阳市政治学科核心小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