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一个与公益、情怀挂钩的词语,带给我的是什么?
是在喧嚣中理性的独立思考。
§支教生活是怎样的?
它是不便与惬意、单调与丰富的集合体。
支教队友们一起聊天时,大家说到各自参加支教的初衷。有奔着支教附带条件来的,有借此突破瓶颈改变现状的,有为磨砺自己体验未知的······凡此种种,组成了我们2016年岳阳赴新化支教队伍,年龄跨度从二十出头的嫩头青到接近退休的老资历,约摸九十人。
受援地新化县地广人稠,大家被零散分派至不同的学校。以我们临湘支教队为例,一行9人被分在6所不同的学校,分别为炉观镇中心小学、游家镇白沙中学、水车镇中心小学、文田镇大田中心小学、双林镇双林中学、油溪镇油溪中学。若想将6所学校连轴跑个遍,仅凭公共交通一天时间远远不够。离县城的路程和生活便利程度,是我们最关心的。好在,每个支教点都有“赶集”的风俗,不愁生活不便。而与县城的距离则因地而异,要知道,从县城去毗邻紫鹊梯田的双林中学,每天可只有两班车。上帝总是平衡的,享受不了交通的便利,支教点偏远的队友却被自然恩宠,得以畅游梯田与桃源间的惬意。
工作时两点一线,休息时或独自把玩时光,或结伴出游,丰富是点缀,单调才是主色调。抛却种种,每位老师仍旧将不便当作沉静,与山水为伴,以虫鸣为友,快意支教!
袁印老师任教于炉观中心小学。她初出茅庐,却敢为人先,勇挑重担。二十出头的小姑娘,在了解到学校的繁重教学现状后,爽快地接受了“包班”的任务,以雷霆手段将一个乱哄哄的班级在一个月内改头换面。
李祝荣老师任教于油溪中学。她兢兢业业,精心设计英语课堂教学,提高所教班级学生的英语兴趣,紧抓碎片时间,与孩子同记单词;她示范教学,带入科学理念和新式方法,获得学校老师连连称赞。
李漳雁老师任教于炉观中心小学。辛勤教学之余,他对照岳阳地区学校的先进管理经验为校长出谋划策、分忧解难,并多次加班加点熬夜与校长一同准备上级检查材料。校长视他为“智囊团”。
······
一斑可窥全豹。每位支教老师远离家乡,带着一颗赤诚之心而来,为新化教育尽一己绵薄之力,不负一场支教缘分。
§教育的对象是谁?是孩子还是环境?
“这里的学生和你们那有什么不同?”这是在支教点被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其实,没有任何不同。懂事乖巧的优秀学生都是相似的,调皮捣蛋的问题学生仍旧各有各的不同。
新化、岳阳两个地区在教育环境、教育力量上的些许差异会让两个地区的孩子在学业成绩、日常表现上呈现不同,但本质上,不管在哪,孩子起初都是一块璞玉。天南海北的孩子会呈现明显差异,我们会将经济水平、教育水平定为背锅侠,这恰巧证明教育环境的重要性。或许又会说,孩子们身上或多或少会有着当地民俗风气的影子,影子虽在,却无法决定一个人的成长。当教育呈现地域差异,该苛责的绝不是当地风气本身,而是生活其中促成当地社会环境走向的人。
究其根源,在现代教育环境下,不管在哪,我们应该将教育重心转移到环境的营造。我们不该是用各种方式让孩子按照标准进行复刻,阻截了他们无限的可能性,而是变成真正的园丁,给他一方花园,给他空间和养料,让孩子这束花在其中自由开放。不管他是枝繁叶茂,是一枝独秀,还是孤芳自赏,我们都为他鼓掌。
对环境的营造让可能性成为教育的一种常态,这或许才是教育最美的地方。
§年龄是什么,只是在纸上多画了一笔而已。
25至27岁,仍旧是一个女生的黄金两年。按照世俗定见,我该趁着年华未老、尚有优势尽早找个差不多的人完成结婚生子的人生大事。但年龄不该成为探索生活边界的枷锁,更不该成为裹足不前的荒唐借口。于是,我的两年青春“荒废”在此。
支教是突破教育固有思维的尝试,是安放情怀的载体,也是为生活换新鲜清水的方式。
与猴儿们相处两年,千滋百味一如在原来学校,却不会再心浮气躁地鲁莽处事,而是实打实带着同理心与他们共同延展更多可能性。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貌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性。这其中,是教师在决定着教室的尺度。
得益于炉观中心小学的早上9点上课、下午3点不到就放学的作息安排,我有了大把大把的空闲时间。码码字,读读书,练练声,跑跑步,发发呆,看似单调无味却趣从中生。日趋娴熟的文字运用能力,100+本书的阅读积累,科学用声、语言表达的播音专业钻研,半程马拉松的达成和自我的清晰定位,无一不来自这六百多个日子的沉淀。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明白了“我希望自己想要做什么”,而非一味陷在“现实要我做什么”的泥潭中。
于外,我与两年前无异,但如鱼饮水,内里自有千秋。
出行伴随着未知,变化蕴藏着惊喜。感激生活这次巧妙的安排,让我在炉观的六百多个日子里与可爱的人和有趣的事结下一场独特的缘分。
(受援单位:新化县炉观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