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教育援疆难题:“胡教授”和她的“学霸班”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凌晴
胡军:岳阳市第十四中学英语教师
对口援疆单位:吐鲁番实验中学
教育援疆是湖南对口援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个是中部教育发达省份,一个是西部教育落后地区,在援建过程中如何实现有效对接?
援疆女教师胡军就是这个问题破解过程的见证者。
学霸“援疆班”
1月6日上午,吐鲁番实验中学,胡军走上讲台,面对30双清澈的眼睛,开始一天的授课。40分钟的英语课堂氛围热烈,孩子们都很投入,这让她不禁有些混淆,自己究竟身在湖南还是新疆了。
这是高一年级“援疆班”,这个班级跟学校其他任何一个班都不同——任课老师(除政治外)全部来自湖南,所参照的授课方式也跟湖南的学校一模一样。
去年9月1日,胡军的工作岗位由岳阳市第十四中学,换到了千里之外的吐鲁番实验中学。与以往援疆方式大不相同的是,这一批的8位来自湖南省示范性高中的援疆教师,由分头教学变成了抱团授课,集中给唯一一个“援疆班”上课。
“援疆班”的30名学生,可谓“集万千瞩目”。“他们都是经过层层考试选拔出来的,并采取淘汰制,每个学期期末考试的年级前三十名才有资格进入这个班。”胡军笑称,“所以留来的,个个都是‘学霸’。”
现在,湖南“援疆班”成绩初显,在期中的考核中,该班量化考核名列前茅。其中,英语相当明显,“平均分由最开始比第二名高零点几分,现在拉高了5、6分。”胡军眼中刚满是惊喜。
在她眼中,这便是湖南教育经验和理念在新疆落地生根的一个缩影。
带着徒弟夺大奖
胡军告诉记者,当地人十分感恩湖南对他们的帮助,他们被称为“毛主席的家乡人”,同事们都崇拜地称呼她“胡教授”。
为不负众望,援疆教师们总在思考,怎样结合当地的学习实际,用湖南新课改的理念来优化思路,提升他们的整体水平。在吐鲁番实验中学,包括胡军在内的8名湖南教师个个都担任各自科目的教研室教研组长,此外依照当地开展的“青蓝工程”,每人都要带一个徒弟,将火种留在吐鲁番。
胡军邀请学校青年教师走进自己的课堂,手把手引领、面对面点评。在她的指导下,青年教师迅速脱颖而出。
“去年10月,在全国高中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我陪伴着我们学校的路小静老师,从吐鲁番走到了三亚的总决赛,获得了全国二等奖!”
吐鲁番治安特别好
“安全不安全?”在新疆生活的这一个学期,胡军总会通过电话、网络接到来自亲友们善意的问候。此时,她最想传达的一个信息就是——新疆很安全。
“不用值守晚自习的晚上,我都会到小区的葡萄架下,加入‘广场舞大妈们’,跳一个小时佳木斯广场舞。”各个民族、说各种语言的人都有,大家并不相识,但氛围特别好。
援疆教师们在休息日,总爱骑上前一届援疆队员传承下来的自行车进行短途郊游。“我们骑行去过沙漠公园、维族村、艾丁湖、苏公塔等等景区。不论去哪儿,自行车从没落过锁——根本不会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