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校园防疫暨学生安全工作的通知(岳教体通〔2020〕41号)
来源:岳阳市教育体育局   2020-05-06 10:57
浏览量:1 | | | |

各县市区教育(体)局、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湖新区、屈原管理区教文(体)局,市直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相关民办学校:

目前,我市各中小学、幼儿园已全面复学。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复学后安全工作的部署要求,为扎实做好复学后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园防疫暨学生安全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要切实按照岳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要求,参照《疫情防控技术指南》(校园篇摘要,见附件)的各项细则,切实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坚持晨午晚检,严格把守校门关口,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做到校园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正确引导学生科学佩戴口罩,师生开展体育活动时不应佩戴口罩;校内通风良好的场合,在保持安全距离的情况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是否佩戴口罩;


幼儿园教师、保育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均须佩戴口罩,幼儿在园期间,不必佩戴口罩。要严防因口罩佩戴不当、消毒程序不当和空调使用不当引发的意外事故,做到既精准防控疫情,又严防因过度防控发生其他意外事故。

二、强化校车安全监管。各县市区校车办要督促校车公司和有校车的学校、幼儿园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校车消毒、学生体温监测、校车从业人员健康排查和防护等工作。校车发车前,学校应当进行查验,发现存在超载、驾驶人疲劳驾驶、无符合法定条件的随车照管人员等妨碍校车安全情形的,一律不得放行;对交通违法行为多发、被多次投诉举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处理建议的校车驾驶人,一律调离校车驾驶岗位。要加强校车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常态监管,定期向交警部门推送动态监控数据,依法对校车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如遇强雷电等极端天气状况,对学生和幼儿上下学交通安全带来重大威胁时,校车应当暂停运行。

三、坚决杜绝“马路操场”。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对所辖区内中小学、幼儿园室外活动场所认真细致检查,凡有“马路操场”的中小学、幼儿园要责令纠正,拒不纠正的吊销办园许可,坚决予以取缔,杜绝带隐患办园。对在马路上开展体育锻炼和游戏活动的学校校长或幼儿园园长由所属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顶格处理。

四、预防学生溺水事故。各地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提请当地党委政府,不断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家校联防的制度机制。要主动提请乡镇(街道)、村(社区)加强重点危险水域安全管理,做到及时发现险情,及时消除隐患,协同做好预防溺水的有关工作。要持续深化防溺水安全警示教育“六个一”活动,普及预防溺水常识和溺水救护方法等各类安全知识,确保防溺水教育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自我保护。要积极引导学生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好监护责任,尤其要做好学生在上学放学途中、周末、节假日等离校时段防溺水教育及监管,严防失管失控发生溺水事故。

五、严防校园欺凌事件。各地各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专题教育,宣讲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的危害,并告知学生如何预防方法及发生校园欺凌的紧急应对。加强校园值班和校园巡查工作,重要时间(早上上学、中午午休、放学后至晚自习前、晚自习后)、重要场所(操场、食堂、校园超市、宿舍楼、教学楼)的巡逻和查看,并做好相关记录。学校一旦发现校园欺凌事件,应及时调查处置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涉嫌违法犯罪的,应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六、做好极端天气防范。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做好雷雨季节和汛期的安全防范工作。加强学生防雷电安全教育,提醒学生遇到强雷雨天气应停留在安全地带,不使用手机,不靠近庞大金属物,雨水中行走注意防范落井和和触电危险。学校放学时间遇到极端天气时,应引导学生不要急于离校,在教室里等候家长或天气转好时再离校。

七、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全面落实校园食品安全“护苗”行动,加快学校食堂提质改造,学校食堂“明厨亮灶”覆盖率达100%。健全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学校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学校负责人陪餐制,积极推行带量食谱公示制度。各地各学校要督促食堂强化餐具的清洗、消毒,强化食物加工操作的规范性,定期对食堂洗碗间、操作间、走廊、大厅进行喷洒消毒,完善防蝇、防蚊、防鼠、防蟑措施,切实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各类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八、扎实开展隐患排查。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要重点围绕疫情防控、校车安全、马路操场、防溺水、防校园欺凌、防雷雨极端天气、食品安全等领域,开展全覆盖、拉网式的安全隐患自查整治工作,做到隐患问题清单明晰、防范措施具体可行、整改责任落实到人。要加强特异体质学生健康排查,教育和引导有心脑血管疾病、基础性疾病或体质虚弱的学生不参加激烈活动和竞技性体育运动。

各地各学校要按照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责任,统筹做好校园防疫和教育教学工作。要清醒认识复学后学校安全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深入分析复学后学校安全工作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和安全风险,超前研判,提前预防,从严从细落实各项防控和治理措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相关责任人要坚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包干负责,确保复学后学校安全工作落实落细,凡工作不力、敷衍塞责、流于形式、失职渎职的,一律依法依规依纪严肃问责。

附件:疫情防控技术指南(校园篇摘要)

岳阳市教育体育局

2020年5月6日


附件

疫情防控技术指南(校园篇摘要)

一、办公场所

1.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剂等防疫物资储备,制定应急工作预案,设置应急处置区域,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加强人员培训。

2.建立员工健康监测制度,每日对员工健康状况进行登记,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就医。

3.加装体温监测设备,对进入写字楼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体温正常者方可进入。

4.加强通风换气。如使用集中空调,保证空调运行正常,加大新风量,全空气系统关闭回风。

5.做好电梯、公共卫生间等公用设备设施和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

6.保持公共区域和办公区域环境整洁,及时清理垃圾。

7.做好手卫生,注意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

8.工作人员随身备用口罩,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佩戴。

9.在醒目位置张贴健康提示,利用各种显示屏宣传新冠肺炎及其他传染病防控知识。

10.减少开会频次和缩短会议时间,会议期间温度适宜时应当开窗或开门。建议采用网络视频会议等方式。

11.当出现新冠肺炎病例时,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同时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12.中、高风险地区,严格控制进入办公场所人员数量,尽可能安排工作人员隔位、分散就坐。有条件的采取居家办公、网络办公、分散办公等方式。工作人员佩戴口罩。


    二、机关事业单位(低风险地区)

1. 复工前应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剂、非接触式温度计等防疫物资储备,制定应急工作预案,落实单位主体责任。

2. 对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的人员,须及时就医排查。

3. 在单位入口处对工作人员和外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体温异常者禁止进入单位。

4. 加强办公室、食堂和卫生间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如使用集中空调,保证空调运行正常,加大新风量,全空气系统关闭回风。

5. 加强对食堂、宿舍、卫生间等重点部位的清洁和消毒。

6. 鼓励错峰用餐,减少堂食和交流。

7. 鼓励采用无纸化办公,减少工作人员直接接触。

8. 减少集体性聚集活动如运动会、联欢会和培训会等。

9. 在办公室、食堂和卫生间等场所应设置洗手设施和消毒用品,如无洗手设备,应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10. 工作人员随身备用口罩,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时佩戴,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或肘臂遮挡口鼻,将使用过的纸巾放入有盖的垃圾桶内,打喷嚏和咳嗽后应用洗手液(或肥皂)彻底清洗双手。

11. 粘贴海报,播放宣传视频,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定向推送防护知识。

12. 设立应急区域。当出现疑似症状人员时,及时到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并安排就近就医。

13. 当发现新冠肺炎病例时,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消毒和清洗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三、托幼机构

1. 应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剂、非接触式温度计等防疫物资储备,制定应急工作预案,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加强对工作人员和保育员培训。

2. 对工作人员、保育员和儿童等进行健康监测。做好儿童晨、午检工作,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3. 在入口处对工作人员、保育员、儿童和外来访问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体温异常者禁止进入。

4. 加强对各类生活、活动和工作场所通风换气,确保空气流通。如使用集中空调,保证空调运行正常,加大新风量,全空气系统关闭回风。

5. 做好公共卫生间等场所和门把手、楼梯扶手、玩具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

6. 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条件允许,可自带餐具或者使用一次性餐具。

7. 加强垃圾分类收集、及时清运,并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消毒。

8. 避免举办聚集性的团体活动。

9. 加强手卫生,保证洗手设施运行正常,洗手液(或肥皂)充足,推行“七步法”洗手。

10. 工作人员和保育员应佩戴口罩,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或肘臂遮挡口鼻。

11. 工作人员等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可疑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上岗,避免继续接触他人,及时医疗机构就诊排查。

12. 儿童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时,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通知家长,带儿童就医。

13. 设立应急区域。工作人员、保育员和儿童出现发热等症状时,立即在应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并及时就医。

14.当发现新冠肺炎病例时,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消毒和清洗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四、中小学校

1. 开学前应做好口罩、消毒剂、非接触式温度计等防疫物资储备,制定应急工作预案,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加强教职员工培训。

2. 加强对教职员工及学生的健康状况监测,落实晨、午检制度,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3. 在学校入口处对教职员工、学生和外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体温异常者禁止进入。

4. 加强教室、体育场馆和图书馆等重点区域通风换气。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如使用集中空调,保证空调运行正常,加大新风量,全空气系统关闭回风。

5. 增加对教室、公共活动区等场所地面和门把手、楼梯扶手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频次。

6. 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7. 建议错峰用餐、自带餐具。

8. 校园垃圾日产日清,对垃圾点每日进行消毒。

9. 鼓励采用无纸化办公,减少教职员工直接接触,优先采取远程网络方式教学。

10. 学校暂时不组织室内集会或活动。在封闭、人员密集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米)时教职员工和学生应佩戴口罩,加强手卫生,随身携带速干手消毒剂或消毒湿巾,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或肘臂遮挡口鼻。

11. 加强师生防控知识培训,开展心理健康援助和疏导。

12. 教职员工或学生中如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学校应当立即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13. 由专人负责与接受隔离的教职员工或学生的家长进行联系,掌握其健康状况。

14. 当发现新冠肺炎病例时,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消毒和清洗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五、儿童

1. 教育、督促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不乱摸、不吃手、不挖鼻孔、不揉眼睛。

2. 保证充足睡眠,清淡饮食,均衡营养。

3. 餐具、毛巾等生活用品单独使用。

4. 选择人少、通风良好的地方(如公园)玩耍,不去室内游乐场等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

5. 外出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家长或监护人和儿童出行必须做好自身防护,给孩子佩戴儿童口罩,回家后及时更换衣物并洗手。

6. 家长或监护人可根据当地疫情形势,电话咨询免疫接种时间,按通知预约时间前往接种,并做好相关防护;部分疫苗可适当延后接种。

7. 低龄儿童的家长、监护人或看护人应做好手卫生,注意个人卫生习惯,不对着孩子打喷嚏、咳嗽、呼(喘)气,不亲吻孩子,喂食时不用嘴吹食物,也不要嚼过后喂给孩子。

8. 低龄儿童的家长、监护人或看护人在照顾孩子时应佩戴口罩。

9. 当家长、监护人或看护人出现发热、干咳、咽痛等症状时,应将孩子交由他人照顾,避免与孩子继续接触。

10. 有中、高风险地区旅行史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接触史的儿童,应及时向社区和学校报告。

六、学生

1.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充足,劳逸结合,减少久坐,适度运动以增强抵抗力,及时调整负面情绪。

2.清淡饮食,摄入食物的种类要尽量丰富,均衡营养,减少生食摄入,生吃瓜果要洗净。

3.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使用过的纸巾投掷到专门垃圾桶。

4.餐具、毛巾等生活用品单独使用。

5.尽量减少外出,不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避免参加同学聚会、聚餐等聚集性活动。

6.外出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同时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有条件时,可随身携带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7.在家接受网络授课时,应注意用眼卫生,并做好电脑等电子产品表面的清洁消毒。

8.每日进行自我健康监测,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出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时,需报告班主任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