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青少年的体质迫在眉睫
来源:本站原创   2014-04-02 00:00
浏览量:1 | | | |

——岳阳市华夏学校的“合作探究法”成体育课改革新方向

记者 孙丽芳 实习生 黎岸 报道   328,艳阳高照,在岳阳市华夏学校的操场上,全市100多位体育骨干教师当起了“观众”,“围观”该校七年级2班上体育课。随着动感的音乐响起,全班40个同学围成了一个弧形,随着老师的指令和节奏,站在运动垫上,跳起了整齐划一的热身操。

跳完热身操,体育老师谭慧琴示范起肩肘倒立的动作,并拿出了教学板进行详细的动作分解讲解,同学们两两组合,相互监督做起了指定动作。有的同学坚持不到5秒钟就将腿放了下来,在同组伙伴的鼓励和帮助下,又重新咬着牙继续完成30秒的倒立动作……

动感的音乐、漂亮的队形、规范的器材、严格的动作要求……这些在城区学校体育课上很少见到的新鲜元素,在华夏双语学校的这堂体育课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甚至,见到不少同学没有掌握到动作的要领,谭慧琴还现场给同学们编了一段顺口溜,三言两语就让同学们一下都记住了。

“这样的体育课上得真好,很有新意!应该成为岳阳市的一个趋势!”长炼学校特意前来观摩学习的体育老师周陟透露,现在很多学校的体育课以中考的科目为主,多为跑跳,对于一些教学大纲作了要求而不考的内容却很少涉及。他说,华夏双语学校能将这样的内容搬进体育课,不仅融进了时下最流行的因素,还衔接得如此流畅,为其他学校的体育教学提供了参考借鉴意义。

谭慧琴告诉记者,她的体育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锻炼学生的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互帮互助,感受到合作的愉悦性。据介绍,该校体育课的“合作探究法”,通过创新,学生的整体运动能力比单一的死练强很多。

湖南省人民政府督学、教育专家唐亚唯,也是华夏学校的特聘校长,在随后举行的城区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探讨会上,他介绍,华夏双语学校推行“一人一球,一人一器,一人一笔,一人一技”,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6种球类的一种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每天除了体育课、三操外,晚饭后所有师生都走上操场锻炼,充分保证体育运动时间,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增强青少年的体质已经迫在眉睫。”岳阳市教育科学技术研究院高中体育教研员刘星超忧心忡忡地说,青少年学业负担过重,学习安排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加上运动氛围缺失,学生普遍缺乏强身健体意识;在升学率“硬性”考核面前,中小学体育课更是经常“让路”;安全问题也是学校开展体育运动“慎之又慎”的重要原因之一。刘星超认为,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城区体育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身体协调性、体育技能下降, 许多 老师在教课时难度会降低,更加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华夏学校的常态体育课教学做得非常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老师乐教,学生乐学,学有所长。”刘星超说,全程观看完该校的体育示范课,他很有感触。他表示,体育课不应只为应付体育考试,而是要让学生学到一到两门专业技能,终身受益。像华夏双语学校这样的体育师范课,学生有特长,老师有空间,应该成为城区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全面推广,将对全市青少年体质的增强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