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教育体育局办公室转发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工作的通知(岳教体办通〔2020〕5号 )
来源:岳阳市教育体育局   2020-04-02 16:15
浏览量:1 | | | |

各县市区教育(体)局,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湖新区、屈原管理区教文(体)局,市直各教育单位(学校、幼儿园),相关民办学校:

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市脱贫攻坚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工作的通知》(湘教通〔2020〕52 号)。现将该文件转发给你们,并就我市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工作提出如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深刻领会乡村温馨校园建设的意义

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举措,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


改革和优质均衡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抬高乡村教育底部,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提升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战略部署。我市乡村温馨校园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1年,建设一所省级典型、十所市级标杆、百所县级示范,千所学校覆盖、惠及数十万乡村师生的乡村温馨校园,以实际行为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

二、准确把握乡村温馨校园建设的涵义

乡村温馨校园建设的基础是标准化学校建设,本质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重点是促进城乡一体和优质均衡发展,关键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核心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确保农村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三、多措并举加快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

充分吸收合格学校、薄弱学校改造、标准化学校建设、“两类学校”建设成功经验,统筹利用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相关经费,保底线,找差距,补短板,持续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营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充分利用寄宿制学校全天侯育人特点和农村教育资源的独特优势,激发内生动力,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加大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力度,提升农村基础教育质量。

为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中央、省、市决定遴选一批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请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严格把握标准,好中选优,每个乡镇重点培植推荐1所设置在乡镇、村庄的学校(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一贯制学校)建设典型,县区汇总后确定1至2所重点推荐学校,分校撰写1000字以内基本情况,在正式开学后两周内报送我局(附联系人姓名、职务、电话)我局对重点推荐学校实地抽查后,确定向省教育厅推荐的典型案例,并按上级要求组织申报材料。

联系人:曹金钟,电话8850520,邮箱:1052480429@qq.com。

岳阳市教育体育局办公室

2020年4月2日

湘教通〔2020〕52 号

湖 南 省 教 育 厅关于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教育(体)局:

为深入贯彻中央脱贫攻坚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0〕2 号)要求,现就推进我省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底线思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乡村学校底部攻坚,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学习、生活和文化环境建设,全面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2.基本原则。坚持内涵发展,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着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注重师生校园生活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坚持文化引领,乡村学校在硬件达标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设适合乡村孩子成长的育人环境,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坚持示范带动,在各地各校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各地推荐一批乡村温馨校园建设的典型案例,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工作目标。结合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及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实施,加快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努力推动实现乡村温馨校园全覆盖。着力把乡村学校校园校舍等“硬环境”与精神文化等“软环境”结合起来,重点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机制,进一步优化教书育人的校园文化环境,增强学校吸引力、凝聚力,建设小而美、小而优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环境优美、安全舒适的乡镇寄宿制学校,不断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确保农村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基本要求

1.布局建设科学合理。学校选址条件良好,无自然灾害潜在危险,学生上下学距离适中,路途无明显安全隐患。学校设置规模与当地适龄人口相适应,无大班额。校舍建设符合国家规定的设计规范。保障教室坚固、适用、通风,符合抗震、消防安全要求,自然采光、室内照明和黑板材料符合规范要求,利于学生视力保护。配备保障学生安全与健康的基本设施设备,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等相关要求。

2.办学条件保障到位。办学条件达到办学标准,师资配备符合国家要求,日常运转经费保障到位。运动场地、音体美器材、图书、实验仪器配备合格,实现互联网接入、无线上网和日常信息化教学。生活设施实用够用,建有足够的食堂(伙房)、水冲厕所、饮水等设施设备,食堂实现“明厨亮灶”、就餐环境卫生干净,上学期间能供应开水。寄宿制学校建有足够的宿舍、浴室,宿舍楼内洗漱卫浴设施配备齐全、使用方便,浴室能保障学生洗浴“周周洗”。适应当地气候条件,配有必要的采暖或消暑设备。配备必要的教师休息室,为路远教师提供周转房或交通保障措施。

3.教育教学保证质量。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配齐必要师资。有健全的教学管理规程,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规定学业质量要求。突出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教学和针对性辅导。寄宿制学校全天候育人,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保障户外体育活动时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和校园文体活动。重视劳动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定期开展集中备课和校本教研活动。

4.校园文化健康向上。注重挖掘和传承学校文化传统,做好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工作,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错落有致,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和谐统一。利用校园文化凝聚师生共识,形成共同愿景和工作目标,创造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24字基本内容悬挂上墙。合理利用墙壁、走廊、过道等空间,用于校园文化宣传展示。考虑学生学习生活需求,提供学生晨读、学习之余小憩的庭院、树林、水池等。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精心设计和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5.校园关系和谐融洽。师生之间平等交往、相处融洽,行为举止文明,彰显礼仪规范,教师不歧视学生;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没有校园欺凌现象。有健全的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机制,建立辍学返校学生结对帮扶制度,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资助,工会等组织关爱特殊困难教师。学生课余时间能方便地使用图书室、实验室、自习室、活动室、音体美器材等学习和活动资源。学校与农村社区、生态、人文充分融合,统筹乡土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利用学校资源和志愿活动服务周边社区,定期举办校园开放和共建等活动,密切学校、家长、社区三方联系。

6.校园管理安全规范。落实国家关于学校安全管理的工作规定,定期开展安全风险排查和防范灾害演练。寄宿制学校有健全的宿舍管理制度和学生应急就医机制,实现 24 小时专人值守,宿舍环境清洁卫生,学生被褥、洗漱用品、生活物品摆放整洁有序,按时通风、消毒,窗明几净,布置舒适温馨。有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和追溯制度,严格落实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合理搭配膳食营养,确保食品饮水安全。建立校园管理服务质量的反馈评价机制,不断提升师生满意度。

三、工作要求

1.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将加强乡村温馨校园建设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优质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统筹利用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相关经费,不断抬高乡村教育底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为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请每个市州推荐 3所开展温馨校园建设的典型案例学校,并标明其中1所为重点推荐学校。各市州要对拟推荐学校进行实地考察,严格把关、优中选优,学校必须为乡村学校(即设置在乡镇、村庄的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一贯制学校等)。我厅将适时对推荐学校进行实地抽查,并择优向教育部推荐。

3.请各市州教育(体)局填写《全省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推荐表》(见附件,一校一表),提供学校温馨校园创建经验介绍材料(3000 字左右)和反映学校创建成果的高清照片(10张左右,有条件的可同时提供视频),请于正式开学后一个月内报送我厅,同时发送电子版。

联系人:鲁荷阳,84715075电子邮箱:4714912@163.com

湖南省教育厅

2020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