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岳阳市中等职业学校
办学能力评估报告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6年全省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湘教通[2016]312号)要求,我们认真组织了宣传发动、学习培训、自查自评、数据填报、汇总分析。我们认为,岳阳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各地、各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扎实推进改革创新,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育人质量逐年提高。但对照19项评估指标,还有许多不足,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一、主要成绩与特色
目前,全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28所(其中公办13所,民办15所)。有国家改革示范中职学校5所,省级示范中职学校10所,省级示范职教中心6个。共开设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交通运输、财经商贸、旅游酒店、医护和教育等8个大类共70多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2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10个。我市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98%以上,其中对口就业率90%以上,就业稳定率在80%以上。
(一)加大统筹力度,优化资源配置。一是党政重视。市委、市政府把职业教育纳入全市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在资源配置、教育投入等方面优先职业教育。近两年,先后出台了《中共岳阳市委 岳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岳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促进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我市职业教育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每年,都将职业教育纳入县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县级政府“两项督导评估”,县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教育行政部门始终坚持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协调发展,深入推进“阳光招生”,采取政策扶持、助学保障、宣传教育等措施,引导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确保了我市普职招生比例大体相当。
二是加大投入。各级政府基本保证了每年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市县两级财政按照辖区人口总数人均1元的标准安排了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职业教育发展的项目和资金,近年来,争取的项目资金每年都在2000万元以上。我们把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作为投入的重点,近年来新建实训楼5万多平方米,添置实验实训设备2000多台(套),拥有实验实训设备2亿多元,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条件明显改善,如中南工业学校仅去年就投入210万元添置工业焊接机器人8台。
三是规范办学。2014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管理的通知》,今年全面实行中职阳光招生,严格招生计划管理,严厉打击买卖生源的现象,职业教育招生逐渐规范。同时,采取专业评估、督导考核、技能抽测等措施,停办、合并了一批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低的中职学校。在此基础上,依托公办职业中专,每个县市都建立了职教中心。目前,我市形成了以高职为龙头,省级示范学校为骨干,公民办职业学校和谐发展,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举,企业职工和农村劳动力培训齐抓的大职教体系。
(二)促进内涵发展,提高办学质量。一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我们坚持素质+技能,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持续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宗旨,把德育放在首位,突出职业学校的特点,坚持管理育人、教学育人、实践育人,把优秀的企业文化引进校园,融入管理,渗透到课堂、社团和实训车间,培养学生勤劳、精细、标准、整洁的良好习惯。积极推动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改革传统的教学计划、教学模式,构建起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加强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使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对技能性人才的需求,学生专业素质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教学深入推进,空间教学、MOOC、专递课堂、名师课堂等高效教学形式广泛应用。
二是不断优化专业结构。近年来,针对一些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不合理、服务地方经济能力不够强等问题,我们加大了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力度,着力培养学以致用的一流技工。从2009年起,我市率先在全省组织开展了专业评估工作。聘请市内外专家对全市职业学校所开设的专业进行评估论证,通过评估,撤销、整合不合格、不合理专业110个。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新增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等20多个专业。为服务“一极三宜”发展战略,我们将着力建设石油化工类、加工制造、商贸物流、食品加工、旅游服务、农林农技等6个专业群,引导各职业学校专业错位发展,为新增长极培养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们坚持多措并举,努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改革教师引进办法,率先在全省推行“编制到校、经费包干、自主聘用、动态管理”的管理办法,给市一职专40个机动编,用于学校自主聘用专业教师。加大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全市安排了300多人次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500多人次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三年内将全市所有职校在职教师轮训一次。在培训方式上,采取专业教师“基地+团队+项目”的模式,确保培训实效。每年选送一批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学习,选派多名优秀教师赴德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学习和培训,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经验。采取名师引领的措施,构建优秀专业团队。开展职业教育名师评选活动,各示范校均成立了1-2个名师工作室。2014年,全省中职学校共有17人参评特级教师,我市就有3人评上,通过率全省最高。每两年举行一次“金鹗杯”全市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检测教师教学水平。加大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市一职专、中南工业学校、岳阳县职业中专与加拿大、德国职业院校进行了联系,计划选派教师前往交流学习。
(三)推动教育创新,服务地方经济。一是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针对我市职业学校在校企合作中零、散、信息不畅、成本较高、服务外地企业较多的现状,市政府决定每两年召开一次校企合作大会。大会期间,组织职业院校校长参观考察本地的经济新区、工业园,邀请120多家企业负责人参观职业院校。在大会上13所示范职业院校与工业园区、企业当场签订校企(园)合作协议。我市的工业园区成为了职业院校的见习实习基地、学生“三下乡”活动的实践锻炼基地、学校教育教学基地、以及毕业生的创业就业基地、学校定向的用工培训和人才培养基地和区校互通的信息平台,开启了学校与企业、园区全面合作的成功范例。各职业院校深入推进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通过开办订单班、定向培养、将企业生产流程引入教学过程、聘请合作企业专家来校授课,共同研究开发教材等形式,实行校企深度合作。全市各职业院校与有关企业开设订单班100多个,开发编写教材上百套,企业提供设备支持价值达600多万元。
二是对接地方产业发展。为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城镇化的需要,我们积极推动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主动对接产业发展,深度融入产业链。在专业设置上,引导职业院校紧密对接地方产业设置专业。如中南工业学校的安装类专业主要面向我市的石化行业,市一职的机电类专业主要面向我市电磁行业,汨罗职业中专的现代农业技术、湘阴县一职专的淡水养殖等等都是根据区域经济特点而设置。在毕业生安置上,积极引导毕业生到本地就业,优先向毕业生推荐本地企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毕业生在本地就业率已由5年前的40%左右提高到现在的60%左右。各职业学校还依托自身专业、设备、师资的优势,积极为行业、企业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和学历提升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二、主要问题与不足
(一)职教社会认同度还不高。职业教育“叫座不叫好”,很大原因在于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不高。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观念,认为就读职业院校是下下之策,一些用人单位尽管对高技能人才求贤若渴,却也将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与成绩差、素质低等在画等号,担心他们不好管理。每年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普通高中不需作招生宣传而生源爆满,中职学校一般都要进行各种形式的招生宣传,一些小规模的中职学校尽管使尽浑身解数也难以招满学生。
(二)办学条件仍未全面达标。在19项评估指标中,直接的办学条件指标5项,间接指标还有多项。通过网报数据和实地查看情况分析,办学条件全部达标的很少,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情况总体较差。而且呈现不均衡情况,城市好于农村,公办好于民办。特别是信息化建设水平总体较低,部分学校班级、实训室无现代化教学设施,教师信息化执教水平有待提高。
(三)师资队伍建设亟需加强。职业学校“编制到校、经费包干、自主聘用、动态管理”的办法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专业课教师不足,“双师型”教师比例普遍偏低,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课教师年龄普遍偏大,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青年教师培训力度与效度不够。
(四)学校治理能力需要提高。部分职业学校内涵发展意识不强,思路不清,质量低下,难以形成品牌力和影响力。部分职业学校的决策、执行、监督体系不完备,运行机制和制度不健全,双证书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就业管理相对松散,毕业生追踪调查工作不扎实,档案建设不规范。尤其是对口升学规模较大的职业学校,发展思路不明晰,办学定位不准确。学校文化建设不能将精神文化与专业文化、课程文化进行有效融合,更多的是停留在环境建设层面。
(五)课程体系建设进程缓慢。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深入推进,校际差距比较明显。部分职业学校缺乏专业参与论证的、切实可行的课程体系建设方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学生毕业标准,部分职业学校没有按照国家标准开足、开齐课程。学校课程总体结构比例不合理,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比例大约为6:4,公共基础课比例偏大,专业技能课比例偏小。课堂教学仍以传统教师讲授为主,普教教学痕迹明显,学生主体作用没有凸显。职业学校教科研水平整体不高,部分学校没有教科研课题。
(六)专业建设水平整体偏低。部分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小而全”,不顾自身办学能力和条件,没有经过科学论证,盲目围着市场转,专业设置杂而不精,重复现象严重,且专业名称不规范。专业投入不足,工科类专业尤为突出,其直接表现为学生实习工位不够。骨干专业示范作用不明显,需要进一步加强。部分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无实质性进展,只是停留在签订“协议”的层面上,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不强。
三、改进措施与办法
(一)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利用活动造势,增强影响力。每年5月第二周的全国职业教育宣传周,我市将结合宣传主题,举行隆重的启动仪式,请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出席。同时,全市职业院校、初高中学校开展多样活动,各职业院校组织校园开放日活动,各初高中学校办好一期职教宣传专窗。编印小册子,重点宣传《职业教育法》以及中央、省、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重点介绍我市职业教育状况及各职业院校办学情况。将小册子赠送城镇社区街道、农村乡镇村和各级各类学校,增强职业教育认同度。每年邀请岳阳以及外地媒体对我市职业教育、各职业院校办学情况进行了深入采访报道,使岳阳职业教育的成效让更多人了解。
(二)加大改善办学条件力度。把改善办学条件作为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工作重点,落实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拨款标准,教育附加以不低于30%的比例用于职业教育,人均1元职教专项经费安排到位。执行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标准,建立政府主导型职教投资模式,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中等职业教育,吸引行业企业以资金、设施、设备、人才等多种方式参与中职办学。
(三)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按编制标准足额配备教师。同时,改革用人机制,按照“编制到校、经费包干、自主聘用、动态管理”的办法,在统配编制的情况下,给予学校用人自主权,学校根据需要外聘紧缺科目、“双师型”教师,财政拨付工资。聘请专业技师、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有效优化队伍结构,提高了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建立职业院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协同培养教师的新机制,建设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实践基地。教师培训项目向职业教育倾斜,实施“名师培养”、“青蓝结对”、“双师淬炼”、“校本培训”、“正风尚德”等措施,加大职业教育国际交流,提高教师培训的效果。
(四)加大职教内涵建设力度。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特色品牌专业建设。支持职业院校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特色专业群,带动全市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积极探索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及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加大实习实训比重,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及现场教学、项目教学、仿真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科研网络,研究解决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推动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所有专业,广泛使用仿真教学、数字化实训、远程实时教育等技术,积极探索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
岳阳市教育体育局
2016年10月3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