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民族复兴
来源:未知来源   2015-02-15 00:00
浏览量:1 | | | |

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学习研究“毛主席与民族复兴”这一重大课题,我认为有四个“永远不能忘怀”。

 

我们永远不能忘怀,毛主席以民族英雄的气概和豪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曾经的“天朝上国”沦落为国势衰微、民族危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催生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自强复兴的呐喊。少年毛泽东给自己取名为“子任”,即以天下为己任,从小立下救国救民的伟大志向。

民族复兴,首要的是争取民族独立。在探求真理和革命实践中,毛主席不仅发出过“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湘江之问和历史感叹,而且展示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雄才大略和历史担当。他从湘江码头启航来到上海,又转乘嘉兴南湖的那艘游船,参与缔造了中国共产党;继南昌起义后,他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打出了第一面有铁锤镰刀符号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的军旗,缔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他领导开展土地革命,组织指挥井冈山斗争和两万五千里长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指挥“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解放战争,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终于以独立自主的崭新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更是将民族独立自主视为珍宝。他不畏强敌,在新中国百业待兴的困难条件下,毅然决策和指挥抗美援朝,打出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气概,奠定了人民共和国坚如磐石的大国地位;他不畏强权,坚决抵制当年苏联领导人要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的要求,坚决反击外敌在中印、中苏边境的武装挑衅,果断收复祖国南海的西沙群岛,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捍卫主权独立的坚强决心。

民族复兴,重要的标志是国家富强。在毛主席的决策和领导下,新中国不仅创造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范例,而且以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标志,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国家工业化建设时期。经过前五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我国初步建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毛主席首次描绘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蓝图,随后又完整地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在他的决策领导下,我国克服了经济落后、西方封锁、前苏联卡脖子等困难,实现了“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恢复了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地位。就在生命的最后时期,他抓住西方调整亚太战略的有利时机,推动了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正常化的进程,打开了新中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为日后改革开放、积极发展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开启了明亮的窗口。

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毛主席是一位伟大而空前的民族英雄,他以毕生的心血和精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永远不能忘怀,毛主席以实事求是的勇气和睿智,奋力开辟中国道路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目标,更是实践;是理想,更是行动。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着民族复兴的梦想努力过、尝试过,但是都失败了。历史告诉我们,梦想需要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毛主席对于民族复兴的巨大贡献,在于他找到了一条道路,探索了一条道路。

我们说找到了一条道路,就是“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1927年,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叛变,大革命失败。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确定实施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的总方针,毛主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当效仿俄国革命、以攻打城市为目标的军事行动遭到挫折后,毛主席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并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正是这条道路,很快让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指引着中华民族实现了独立梦、解放梦和建国梦。

我们说探索了一条道路,就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确立了一整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我国历史上一场最复杂、最困难、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三大改造完成后,毛主席领导党和人民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我们党继续深入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在此后30多年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也为我们继续朝着全面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提供了重要历史依据和强大动力。

 

我们永远不能忘怀,毛主席以无私无畏的忠诚和担当,培育、倡导和践行着中国精神

什么是中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将其概括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纵观中华历史长河,特别是近现代以来,如要选出一个最能代表中国精神的人,除了毛主席,恐怕无人能及。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就宣称:“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一论述是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情怀和时代所需的创新精神的高度概括,与当前提倡的中国精神遥相呼应,不谋而合,而他自己正是这种精神的培育者、倡导者和践行者。

追寻毛主席的人生历程和思想轨迹,人们不得不从精神层面更加缅怀他、敬仰他。毛主席既有“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的救国救民情怀,也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英雄气概;他既大力倡导“酸菜里面出政治”“苹果树下出精神”,也率先垂范“雪山草地看平等”“进京赶考看成绩”;他既把实事求是、具体事物具体分析作为活的灵魂,又把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打无准备之仗作为基本方法;他既有“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豪情壮志,也有“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谦逊态度,等等。这一切无不展示出他对中国精神的培育、创新、倡导和践行,也伴随着他走出韶山,走向井冈山,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走向天安门,走向全中国。

  正是这种培育、创新、倡导和践行,毛主席率先领悟到马列主义对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价值和意义。他作为党的思想家、理论家,以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大无畏的理论创新勇气,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一种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使中国革命转败为胜的精神武器,是指导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宝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毛主席再三强调:“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无论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还是进行现代化建设,都需要振奋革命精神。毛泽东时代培育的韶山精神、井冈山精神、红军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丰富和升华着中国精神,一直是鼓舞党和人民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力量。

“忠诚、担当、求是、图强”的湖南精神,是中国精神在湖南的精准概括,也是对毛泽东思想和优秀湖湘文化的完美吸纳。“忠诚”铸就湖湘之魂,是湖南精神的核心,也体现毛主席一以贯之的爱民情怀;“担当”彰显湖湘之责,是湖南精神的特质,体现了毛主席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求是”开启湖湘之风,是湖南精神的精髓,也是毛主席最推崇的学风和思想路线,并将其题写在延安中央党校的石碑上;“图强”昭示湖湘之路,是湖南精神的追求,也是对毛主席奋发图强思想的具体运用。可以说,湖南精神既是中国精神的湖南表达,也沐浴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光辉。

因此,我们缅怀毛主席,就要弘扬中国精神,当然包括大力弘扬将毛泽东思想和湖湘文化融入血脉的湖南精神,振奋三湘儿女的“精气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我们永远不能忘怀,毛主席以群众路线的感召和引领,极大地凝聚起中国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历史。而毛主席作为我们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创立者,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辉典范。

毛主席自从接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以后,就树立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唯物史观。在历次革命战争时期,他阐述了一系列人民本位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注重动员和组织最广大群众,向国内外反动派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名言“兵民是胜利之本”,成为鼓舞中国人民抗敌制胜的巨大力量。每当迎来胜利曙光时,毛主席总是将其称之为“人民的胜利”。解放战争中,毛主席指出:“蒋介石的基本弱点有两个,兵心不固,民心不归。”“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毛主席为我们党创立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始终成为党的一条生命线、胜利线。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正因为恪守这条生命线,才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才有一个人倒下去而千万人站起来的铜墙铁壁,才有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才有沂蒙红嫂用乳汁救护八路军伤员的感人之举,才有百万支前民工用小车推出淮海战争胜利的壮观场面,也才有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城楼上升起的壮丽辉煌。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主席强调执政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他认为真正靠得住的是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到群众之中,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保持党的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本色,才能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毛主席一生重视群众工作。他交往很广,有工人、农民、青年学生,有著名的民主人士、国民党爱国将领,有科学家、艺术家、史学家、理论工作者,有国际友人,还有早年的同学和师长。通过这些朋友,不仅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距离,而且通过他们了解社情民意,制定出体现人民意志、符合人民要求的路线方针政策,赢得人民更加广泛更加坚定的支持,凝聚起强大的中国力量。

中国梦的宏伟目标正向我们招手。道路已经开辟,精神振奋人心,力量不断凝聚。我们将永远铭记毛主席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付出的毕生精力和留下的宝贵财富,并化作强大的精神动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科学部署,奋力谱写中国梦的湖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