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彰显大品德,小新闻传播大能量
今天清晨,浏览新华网,一则《7旬老人走百里卖麦秸 民工含泪买下称想起父亲》的消息映入眼底。写的是6月16日下午,在郑州市嵩山南路,一位等活的民工目睹年近七旬的老人拉着100公斤麦秸秆装车、上面覆盖着塑料膜,弓身穿行街头,心头泛酸——老人的境况,极像父亲当年辛苦操持家庭;他赶紧掏钱买下麦秸,让老人回家。
看罢这个报道,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看到了两个小人物,一个是年近七旬的老人,皮肤黝黑,上身赤裸,一条泛黑的毛巾搭在肩上,额头上冒出汗水,就抓着毛巾抹一把。脚穿一双帆布鞋,鞋帮处缝了几个补丁。老人是新郑市龙湖镇翟家寨村人,膝下没有儿女。他想到年龄大就会得病,手里得有点钱。6月16日早上,把承包的责任田里收割过后的麦秸装上架子车,想拉到原阳县一造纸厂销售,据他说,麦秸有100公斤,每公斤可卖5毛钱。一个是等候接活干的汉子郭铁山,今年41岁,二七区侯寨乡台郭村人。平日里,和乡亲们聚在黄岗寺南三环立交桥下,等候建筑工活儿。活多的话,一天能挣100元左右。他得知老人处境后,不忍老人受苦,执意买下麦秸。
开始老人流露出戒备表情吗,拉着架子车就要走。郭铁山提出购买麦秸遭拒,他随即给老人买了几瓶矿泉水,“麦秸不买了,这些水您路上喝。”“望着他的背影,我心里很不是滋味。”郭铁山想起了4年前突然辞世的父亲。“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最难过的事儿。”看着这位老人,父亲的影像浮现脑海,一股不可名状的力量促使他一定要伸手帮一把。于是,决定放弃等活儿,“就是软磨硬泡,也得把麦秸买下。”其实,这些麦秸对他毫无作用。
这是多么和谐的一幕,多么温馨的一幕。发生在父亲节这天,更具有特别意义。两个同是小人物,两人同样都高大。看到了老人的勤劳、节俭,自食其力,看到了农民工的善良、淳朴,助人为乐。两个小人物,让我们看到了真善美,
新闻报道传播正能量不是讲大话,不是喊口号,不是揭隐私,不是炒明星,不是怨天尤人发牢骚。像这篇新闻报道的小故事,不正是传递的正能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