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握好笔,跟我一起做个小游戏,让这个半圆长个小尾巴。看看,这就变成一个ā哟。”在小歆家小卧室的桌板上,东方红小学的蒋浩老师正耐心地带着孩子做游戏,学写字。小歆听话地让五根指头紧紧地握住小笔头,跟着画上一笔,再重新将不听话的指头摆好,再次握紧笔头,开始下一笔。这是东方红小学党总支开展与特殊学生帮扶结对的一幕。
近年来,东方红小学加大了对家庭困难、学习困难、留守儿童等建档立卡学生的关爱活动,实行结对帮扶负责制。党员教师积极参与“扶贫帮困我行动”捐物活动,同时,发挥自己的专长,每位教师认领困难学生“微心愿”,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多种方式,让更多学生感受阳光,也学会感恩。对未能正常入学的特殊学生送教上门,将"流动"的课堂设在小朋友的家里,已经成为了东方红小学党总支党员先锋岗的常规工作。
像小歆这样的孩子,东方红小学党员教师蒋浩一人就承包了三位。有的孩子家长因为这样的特殊情况,不愿意和外界有更多的联系,执拗的蒋浩费尽周折,硬是摸清了每一位孩子的家庭住址和家庭情况。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多的亲近感,蒋浩不但把这些孩子的家变成课堂,有时还把这些孩子卧室的地板、客厅的小茶几,都变成了小课桌。
现在,学校有了几支这样的“爱心”小分队,更多像蒋浩一样热心的老师都加入了进来。学校和老师们都努力给这些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帮助他们感受生活,融入社会。现在,蒋老师负责的这三位孩子,都来到学校随班就读,一起感受学校生活。
这学期, 罗细红老师班上来了一位内向腼腆、有些自闭的男孩,为了让他变得活泼开朗,罗细红下了一番苦功:特地安排一位性格开朗、热情活泼的学生与他同坐;在学习上,更多地关注他的闪光点。罗老师说:“看见他能拿对课堂上要用的课本,我会表扬他;课堂上能举起手来,我会表扬他,并鼓励他大胆开口说话;能上台来拿自己的本子,更要夸他勇气可嘉。因为我坚信,孩子的自信心是会被夸出来的。”一个多月后,大家欣喜地看到,他已经能融入到常规的课堂中来了。课间也能与同学一起游戏了。每天放学时能和老师打招呼,说再见……
贺永老师在帮扶特殊孩子的日记中写到:“我看到了孩子眼睛里面的光,我在雏鹰争章评比栏中给她贴了一个亮闪闪的大拇指。今后我还会仔细找寻适合她的教育方式,这个过程注定很艰难也很漫长,但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这些老师聚在一起,说得最多的不是自己送教的辛劳,反而是这些动作不协调孩子的点点努力,这些家长们锲而不舍的付出。蒋浩深有感触地说:“其实是这三个孩子和他们了不起的父母教育了我,他们的每一分努力都让我十分震撼,那种向上的力量让我觉得自己的这些平凡工作,真的也很伟大。”
学校党总支部书记徐辉说:“关爱特殊学生,开展送教帮扶,送的不仅仅是教学,而是将党的温暖送到这些特殊孩子的家中,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同样可以享受到均衡而有质量的教育。今后,认领‘微心愿’、‘送教上门’等工作我们会长久的、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附:蒋浩老师的帮扶笔记
当接到我这一项工作,走进这三个孩子的家庭后,真真切切触动了我的心灵。
小歆是个很听话的孩子,从第一次与我接触表现的胆怯到后来的渴望。能够看出他对健康生活的向往。虽然握笔很费力,但还是努力按要求,写好每一个字。要她读书,她会一个字一字努力的读准确。李歆然的妈妈本来是在外贸公司上班,为了孩子的成长,放弃了优渥的工作,特意去考了教师资格证,去特教学校做了老师。
记得第一次去小梓家时,他躲在房里怎么也不肯出来,我与他的爷爷奶奶进行了沟通,了解了他的基本情况后,我更心疼他了。我走进他的房间,尝试着与他亲切交流,他还是很胆怯,不做声,不回应我。我知道,不能心急。想想孩子的家长,一个康复动作可能要教几十遍,甚至还不一定教得会,我绝不能急躁,要“文火慢炖”。到第三次去他家的时候,他可以不那么抗拒我了,能把自己的作业拿出来给我看,能唱歌给我听,时不时还流露出小男生的调皮与狡猾,多写了几个字,就嚷嚷着好累了,要去睡觉。
小可由于现在家住平江,我就跟她家长约好时间,在家长指导下进行视频交流。看着屏幕那头孩子那懂事的眼神,费力的站姿,行走的步伐,我真的很心酸。可就是在这样情况下,她还能写出较漂亮的文字,做出基本的加减法计算题,真的看出她和她的爸爸妈妈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从第一次在视频里她看到我的困惑,慢慢地能回答我简单的问题,得到她对我的信任,让我很有成就感。本学期,根据孩子和家长想就近入学的意愿,她爸爸在和我沟通交流后,我给予了她合理的建议,并给了她介绍了相关的入学政策文件。9月,她在平江三阳明德学校顺利入学了。他爸爸说,在我这里感受到了亲人以外对可可真诚的关心。
与其说是我在帮助这些孩子,还不如说是这三个孩子教育了我。作为一名平凡的老师,当你怀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工作,去面对你的孩子时,你自己就是一个伟大的人。
(刘 颂 徐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