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上关照 心理上开导 亲情上沟通
湘阴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本可以在父母的怀抱里,享受美好的童年,却因父母外出打工,成为“留守儿童”。但幸运的是,他们还有来自学校、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六一”儿童节这天,岳阳市湘阴县杨林寨乡王家河小学的留守儿童就收到了县公安局干警送来的一份份特殊礼物。当日,该县有1000余名留守儿童收到了来自各方的浓浓“爱意”。
近年来,湘阴县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并将之作为改善和保障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全县范围内联合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行动,取得了较好成效,形成了“党委政府统揽、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参与”的工作格局,全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据统计,该县现有留守儿童近2万人,他们中大部分由祖父母隔代监护。这些留守儿童因在生活照顾、家庭教育、安全保护、情感交流等方面严重缺失,成长之路孤寂而艰辛。
面对留守儿童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和教育现状,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亲情缺少沟通、生活缺少照应、行为缺少管教、学习缺少辅导、安全缺少保障”的问题,该县着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教育体系,动员全社会力量对留守儿童生活上关照、学习上帮助、心理上开导、亲情上沟通、成长上关爱,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县教育局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教育公平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关工委等职能部门的合力推动下,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整合各方力量投入资金,推进关爱阵地建设,积极强化服务管理,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成效明显的关爱活动,为留守儿童送去了实实在在的关怀和温暖。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该县全面摸底并建立学校留守儿童档案,详细了解其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及家庭等情况,做到一人一档,动态管理。依托学校创办了21所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发动机关干部、企业家和教师与留守儿童结成“对子”,积极组建“爱心妈妈”“爱心爸爸”队伍,开展亲情关爱陪伴活动。开展好学业辅导、心理抚慰、法制安全教育等活动,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知心人,成长的引路人、保护人,让留守儿童在学校真正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目前,21所托管中心能较好地解决4000名留守儿童的托管需求,其中黄金学校托管中心获评“全国基层留守儿童示范之家”。该县先后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和心理咨询活动中心,建立咨询室18个,发挥“五老”工作者余热,从家庭教育出发,组织县级讲师团成员以隔代教育为主题,每年两次为留守儿童监护人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并发动全县具备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专业人士,通过现场咨询+网络问询双通道,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指导,从学习、生活、安全三大方面为留守儿童筑牢“金钟罩”,县教育局获评“全国优秀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与此同时,整合各类关爱救助资源,构建关爱网络,与县关工委联合筹措成立“留守儿童关爱基金会”,积极发动社会各界捐资助学,并联合相关部门、商会、协会等组织,鼓励优秀企业家、老教师、老干部、老党员、爱心人士与留守儿童进行结对帮扶,目前捐款捐物达300余万元。将学校建设作为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阵地,加大投入,大力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自2017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5134.5万元完成“薄改”项目160个,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室、宿舍、食堂、厕所等办学条件均得到明显改善。该县金龙镇彭俭,其母患有精神疾病,其父忙于生计,导致常年无人管教,生活习惯差。2015年县妇联在走访中发现这一情况后,通过与县教育局对接,将之收入黄金学校留守儿童托管中心,进行管教帮扶。现升入小学六年级的彭俭在老师的帮助下讲规矩、懂礼貌,成绩在班上也能保持中游水平。如今,上学成了他最快乐的事。
目前,湘阴县已形成了以家长或委托监护人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以基层党政机关为主体的组织管理网,以学校教职工为主体的教育帮教网,以群团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法律保护网的“五大关爱网络”,为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爱的良好氛围。(文:杨琴 ⠼font face="仿宋_GB2312" >王正军 ⠼font face="仿宋_GB2312" >图:周丹)